华尔街英语新闻正文

"We are not that Different"

2015年09月06日 03:42 来源:学校大全编辑:admin

7月9日,12名获得2008届美国总统奖的优秀学生在中国参观访问十天后回到北京,做客央视大型对话栏目《我们》,新报记者借此机会在现场与这些高中生展开面对面对话。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华尔街英语共同组织协调,通过中美双方优秀学生互访,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
  经过了近半个月的长途旅游,又参加了一下午针锋相对的观点交锋,面对记者12位美国高中生依然思维敏捷,精神抖擞。记者在节目进行中作为观众已经了解了他们在中国这些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此时此刻,我们更想知道他们将把怎样一种经验带回美国,这种中美双方最优秀的学生交流与互动能否促进双方的成长。
  送不了解中国的学生来中国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此项目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今年的12位学生,到现在为止已经有48个交流计划中的美国学生。这种交流计划首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无论对中美关系还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将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且使得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交上了中国的朋友,无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中国的现在有了更深刻、更好的了解。在过去四五年,一直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跟中国的年轻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
  该负责人提供的一组数据非常有意思:“到现在为止,60%曾经参与过计划的美国学生,在大学里都选择了跟中国有关的课程,无论是中国的历史、语言或者政治。同时有30%的曾经参加过交流计划的美国学生会再次回到中国,无论是工作、学习或者是旅游。”
  美国总统学者奖每年都有百余位获奖者,如何挑选学生是一个问题,对此委员会的做法是“不会挑对中国有相当了解的学生。”因为交流计划的初衷是希望挑选可以说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的,或者基本上不了解中国的学生能够参加到这个计划中。
  只有互相了解才能解决问题
  应该说,五年来,借助这一平台到访中国的美国高中生都是“精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吴早凤副秘书长认为,社会要往前发展是由人推动的,说到底则是受教育推动的。对于国与国而言,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他们之间的了解非常重要,这也是他们推动这一项目的初衷。“再往后看30年,都要靠现在这批年轻人了。”
  华尔街英语创始人李文昊(Luigi T Peccenini)告诉记者,作为英语培训的机构,他们在让中国的学生了解西方人的视角和观点的同时,也会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比方说有人提问的时候,西方人往往愿意先回答Yes或者No,然后再来解释为什么这么回答,这样效率更高一些,会节省很多时间,但中国人往往不是这样。反之,一些中国的行为方式也使美国学生不了解,因此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互访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双方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便于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在你们心目中,优秀高中毕业生应该是什么样子?
  “对学习有兴趣、有热情、有好奇心,愿意把学习当成一件毕生的事情来做,会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做一个学习机器人。”
  “在高中阶段,全面应该是优秀的重要标志,拿我本人来说,我在高中就会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学科,这样到了大学我才能判断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和中国学生心中的标准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过在中国似乎专长还是比较重要,而我们似乎在高中阶段对此考虑的不多。”
  ■在国家利益和自我实现面前,你们更看重哪一个?
  “我觉得这两个在根本上并不冲突,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个人的目标是和国家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的。而且只要社会中每一个人把自我的成功汇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就是对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
  “我想做一个世界公民,我坚信一句话,‘给予他人才能获得回报’,完全的自我可能反而会伤害自己。”
  ■在中国度过这十天,让你们对中国有了初步了解,那你们现在觉得哪些地方是在高中生层面上中美两国不同的?
  “很多中国学生喜欢做计划,缺乏随性而发,愿意未雨绸缪,这和美国学生有很大不同。”
  “感觉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了,但他们聪明、刻苦,很多美国学生比不了。”
  “我觉得在中国高考的压力过大,这样使得很多高中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独立的判断,影响了他们的创造性。”
  ■那你们觉得我们之间的区别能减小吗?
  “差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主要是教育体系不同,才感觉有区别。在个人层面上,实际上很多事情中美学生思考的方式是相似的。”
  “西方文化比较强势,导致很多中国文化被融合了,这很可惜,其实很多中国文化我们都很喜欢,比如佛教、儒家、武术等等。还是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我觉得问题不在于减小区别,而在于互相理解,这样大家才能更团结。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双方应该齐心协力,‘只管做’就好。”
  ■我们谈了很多不同,那你们觉得中美学生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
  “对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同样的渴望,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另外,中美两国教育都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我们发现两国学生对此也都很愿意接受。”
  ■在中学阶段,你们有什么梦想,你们会为实现这个梦想做出怎样的努力?
  “我想当一个新全球公民,在高中我接触过这样的组织,他们大多为解决贫困等问题奔忙,有些‘社会企业家’也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希望以后能参与这些项目的实施和推广。”
  “我想获得一个全球健康工作的证书,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出份力。另外我还想说,普通工作也能实现自我价值,因为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不要设计自己不能实现的目标。”
  观点碰撞 :
  (部分问题由国内优秀高中毕业生提出,所有回答为现场实录。)

小资料:
  美国总统学者奖
  美国总统学者奖项目起始于1964年,是根据当时的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总统的行政命令而设立的,用以选拔和表扬美国最杰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每一年,有最多可达141人的全美优秀高中毕业生(每州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获得总统奖,这是高中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